“望闻问切治”五步法,切实加强三务公开
三务公开是落实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加大对村级党务、村务、财务的监督力度,规范基层组织管理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今年以来,荥经县采用“望、闻、问、切、治”五步工作法大力整顿和规范县内基层组织三务公开工作,将规范三务公开作为推进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的重要抓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们的做法主要是:
“望”——深入一线调研情况。调研工作既是摸清底细、认清差距的现实需要,也是改进工作短板、规范和促进工作的重要渠道。荥经县县级各部门和县内各乡(镇)本着“实地调研、了然于心”的原则,在调研过程中切实做到真下去、真调研,紧紧围绕财务资金、集体三资管理、三务公开、低保评定、脱贫攻坚政策实施、惠民帮扶政策落实、“一事一议”项目实施、扶贫领域四项基金管理使用、脱贫攻坚精准识别准确率等方面,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调研活动,广泛听取基层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建立完善县级干部联乡包村大走访制度和部门对口联系乡镇工作机制,做到每个乡、村(社区)都有县级干部和对口部门联系指导,县级干部带头走村入户,定期开展调研,及时掌握情况。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先后走访乡村188次,走访748人。
“闻”——畅通渠道收集意见。一是坐下来“听”。由县级干部分别主持召开村民代表、乡土特色人才、离任村组干部、农村党员、基层群众代表等召开座谈会,邀请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干部群众,对全县三务公开、脱贫攻坚、产业开发、惠民政策落实等方面工作进行“挑刺”,把发声的“扩音器”亲自交到群众手里,先后召开主题座谈会50余场。二是走下去“听”。先后在全县21个乡镇开展“大走访”活动,直接走访贫困户、低保人员及基层群众,倾听基层群众呼声,征集群众对当地三务公开等具体工作的意见。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先后收集意见建议55个。三是电话和信访中“听”。县纪委公布纪委书记监督举报电话,各乡镇纪委通过在村委会悬挂横幅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公开12388监督举报电话,并设立监督举报信箱,确定专人负责接听电话和收取举报信并做好记录。注重从信访反映问题中筛选涉及三务公开信访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交办督办,确保落到实处。今年以来,收到三务公开方面信访件6件,均作为问题线索认真核实,严肃进行处理。
“问”——主动问计于民。在专项整治行动开展过程中,荥经县坚持走群众路线,切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了能让基层群众了解三务公开,支持三务公开,参与三务公开,达到“三务公开群众参与,公开三务群众受益”的目的,全县认真开展了问计于民活动,拜人民为师,求发展大计。问的内容主要是政策宣传公开情况,政策执行到位情况,产业发展情况,集体资产清理核实情况,集体资金管理使用及监督情况,解决问题及困难的办法和措施。今年以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媒体及基层干部群众座谈、讨论,全面、广泛地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和社会的期望。并综合运用微博、微信、QQ、电话等方式共收集各界提出的有针对性建议80多条。
“切”——深入分析找准症结。通过前期相关工作掌握数据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影响三务公开的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村干部受各种错误认识影响,不愿公开、甚至搞假公开,部分群众认为三务公开是做表面文章,缺乏起码的参与监督意识。二是三务公开实施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地方,比如公开不及时,公开程序不规范,公开内容不全面,公开形式相对单一,公开效果不好等问题。三是在监督制约机制上存在薄弱环节,部分村级组织缺乏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而普通群众对三务公开工作更是无法有效监督。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坚持以检查促整改,以整改促落实,以落实促规范。通过乡(镇)村自查、牵头单位专项督查和部门间联合交叉检查等形式,先后对21个乡(镇)进行两轮全覆盖督导检查,发现问题85条,责令乡镇限期整改78条,立即整改7条。对3个乡开展了整改问题“回头看”,进一步督促整改21个问题,整改效果明显。
“治”——标本兼治以惩促改。一是建立完善监督体系。一方面建立完善由党员、村民代表、离任村组干部等人组成的村务监督委员会、理财小组,切实加强对“三务”公开的有效监督。另一方面大力推行财务检查、年度审计和村干部任期(离任)审计,并将结果向广大党员群众进行公示公开,自觉接受大家的监督。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出台下发《荥经县村级权力清单》,规范村级基层组织民主自治行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荥经县村(居)务公开指导目录》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形式、内容和公开栏的设置,统一了村务、财务公开模版。三是加大案件查办。以案件查办为抓手,切实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形成强大震慑和威慑效果,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现状进行专项审计,发现问题线索102个,通过进一步筛选,向乡镇纪委交办问题线索16个。先后立案审查涉及农村基层资金管理方面违纪案件13件13人,清退违纪违规款物11121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