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12年缴存的保证金,已经十多年了,我自己都没想到,现在不仅顺利拿到本金,还有利息,你们的监督太给力了!”近日,某工程建设企业负责人在荥经县人社局顺利办理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退还手续后,一直竖起大拇指,对工作人员连连称赞。这暖心场景的背后,是荥经县纪委监委开展“新官要理旧账”专项行动,以监督推动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的真实写照。
“这保证金是工程建设单位按规定缴存,专门用来保障农民工工资的,按理说,工程结束后就该立即退还给企业。可如今工程竣工多年,你们怎么还没退还?”
“当时只登记了一个电话,时间过去太久……企业负责人换了,我们的人员也换了几拨……”
此前,荥经县纪委监委在民生领域专项监督检查中发现2012年1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县人社部门向工程建设单位收取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长期滞留专户的问题。
随即,荥经县纪委监委展开全面核查,发现全县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专户中,有600余万元资金因“旧账”无人管长期滞留,其中涉及项目最早可追溯至2012年,部分资金“沉睡”时间长达13年。
“新官上任后,往往更关注新项目推进,对前任留下的‘旧账’要么不了解,要么不愿碰,导致问题越积越多。”核查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对未退款项目逐一复盘,发现“旧账”难理主要源于三大“衔接漏洞”:人员衔接断档——企业原联系人因辞退、退休离职后,新接手人员未对接人社部门,部分项目出现“企业找不到、联系人失联”的情况;工作衔接缺位——人社部门历任经办人员交接工作时,仅简单移交台账,没有对未退款项目的历史背景、特殊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新接手人员面对复杂项目“不敢动、不会办”;责任衔接模糊——相关部门负责人以“非本任职责”为由推诿,导致问题“悬而未决”。
“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是解决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的一项重要兜底保障措施,在资金管理上既要守住‘不被挪用’的底线,更要杜绝‘该退不退’的懒政。”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在问题研判会上强调,“新官不理旧账”看似是“不愿管”,实质是“不作为”,而纪委监委必须要做的就是以监督压实责任,推动“旧账”清仓见底。
“这个办公楼维修项目,2014年验收后并无欠薪投诉,符合退款条件,为什么一直没主动通知企业办理?”
“这……这是之前几任同事经手的事,我刚接手没多久,还没来得及梳理清楚。”经办人员回应。
“那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核查补全信息?”
荥经县纪委监委针对核查中发现“交接不清”“情况不明”等问题,对县人社部门分管领导、相关股室负责人开展集中约谈,并下发整改通知书和工作提醒函,督促县人社部门正视问题,主动作为、立行立改,切实维护好农民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县纪委监委的精准监督与有力推动下,县人社部门迅速转变工作作风,打破“被动等待企业申请”的传统思维,以“主动上门”的担当姿态,全力解决历史遗留的“旧账”难题。截至目前,全县已退还31个历史遗留项目的保证金,向22家企业退还资金共计530.8万元(含利息6.06万元),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于暂不符合退款条件的项目,建立《旧账管理台账》,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实行“每月更新、动态跟踪”,确保“条件一达标就退款”。
清理“旧账”,更要防“新账”。荥经县纪委监委督促县人社、发改、住建等部门,研究制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从严把控责任源头,督促县人社局优化企业工资保证金缴存流程,同步签订《保证金管理责任告知书》,指定“长期联系人”,确保责任链条全程可溯;规范流程管理,优化《保证金办理台账》,纳入项目立项、工程进展、人员变更等关键信息,每月核对更新;强化监督问责,建立“纪委监委+审计+主管部门”联动监督机制,开展专项检查,对“新官不理旧账”问题严肃追责问责。
“‘新官’不能只理‘新事’,更要解决‘旧账’。”荥经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职能部门履职尽责,把沉年“旧账”一件一件“销”下去,让群众获得感一点一点“提”上来。
来源:荥经县纪委监委